本文引用自titan3 - 紐約時報最佳英文老師獎楊筱薇開課~~

ps.雖然大田已經介紹,我這樣有點多此一舉,但是好書的介紹很想留在自己的格子裡。

ps2.大田網站還有更多好書。

 

引用:http://www.titan3.com.tw/creative015/http://titan3.pixnet.net/blog/post/33547983

作者介紹

楊筱薇

1975-1981高雄(小學)
第一次對好幾百人講話,開辦課後補習班,煮我的第一鍋湯,教育父母聖誕節的由來,接下來每年都有禮物。

1981-1984后里(中學)
第一次學離鄉背井、演講、鋼琴、腳踏車、ABC、打毛線、作春捲、對同學做家訪、走在鄉間的小路上。

1984-1987台北(高中)
第二次學習離鄉背井,第十次繼續跟上百人背稿子、第一次自己找補習班、跟打字機共存、繼續對同學做家訪。第一次帶著同學漫遊台灣。

1987-1992台北
第一次全天候升學補習、第一次說七天的歡迎光臨、第一次當英文老師,自己繳學費學英文、日文、西班牙文、插花、攝影、繪畫、篆刻、自己做衣服,以及學習跟自己出走,學到第一個德語名──柏肯鞋。

1992-2004英國
第一次講全天候的英文,用英文說夢,學不是英文的英文話,開始不是?英文的教書工作,背稿子講電話,第一次打字、畫畫跟鋼琴的知識是必需的,學經歷證件12張,十次畫展與舞展。
第一次學法語、德語,在德國買了第一雙柏肯鞋。學習長期的短期在職進修、學習舞蹈以及戲劇,經歷證照3張,第一次投身義工志業,繼續漫遊?英文──研究發展打工賺學費。

2004-Now
學經歷證照4張,繼續義工志業,第一次了解新移民的美國夢、第一次拆電腦、修腳踏車、第一次到州政府示威抗議、第一次帶學生開職員會議、第一次當很多小雞的老母雞、第一次參加學生的畢業典禮、婚禮跟小孩受洗禮。繼續長期的短期在職進修,教師獎2007年&2010年

未來三到六個月計劃
繼續義工志業,開墾另類學習空間以及項目,致力環境教育的提倡,經歷證照3張,跟學生一起學游泳跟上山下海。

未來一到兩年計劃
訪50洲探訪學生,協力學生設立寄養家庭學校,設立職業證照課程,證照自己印。

內文介紹

第一課→聽說讀寫:盯唆塗諧


一開始學英文,我發現最大的重點在於「觀察力」。

首先我觀察要讓耳朵培養敏銳的聽音,我從七○年代的老式情歌中發現,聽出「氣音」。

接著我天天聽,也跟著一起唱,慢慢找出每個字的完整發音,但這還不夠,還必須大膽唸出來,可能是因為國小參加了朗誦比賽的訓練,也把臉皮給練厚了,我發音時毫不膽怯,甚至後來飄洋過海到國外趴趴走,我都靠著當年累積的膽識從容面對各種發音習以為常。

我也常抱著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聲音,有時邊聽邊罵,原來自己念得這麼爛,重錄重錄,一遍又一遍來回修正,錄音再放出來聽,最後還製作成「有聲書」,隨時放給自己聽,等公車的空檔就會聽「筱薇自製有聲書」。同樣跟我也愛唸英文的軍人老爸,後來也學我錄有聲書,我們邊錄邊聽,成為父女當時共同的興趣。

當每個學科都是滿江紅時,唯獨英文,讓我是演講和朗讀比賽的不二人選,但是每次得名的都不是我,永遠我都是「陪榜者」,當時對輸贏沒有太多的感受,我把英文當朋友,英文是我重要的支撐,英文的重要性超越了成績排名,英文是我重新塑造我自己、取悅父親、跟同學互動的快樂分享,有這些就足夠了。

因為很清楚自己喜歡的事,我想盡各種辦法,以「玩的態度」去自我學習,也不在意其他功課有多爛,在英文的學習裡非常自得其樂。加上我唸的是偏遠學校,我發明了很多學習上的玩法,全方位的玩法,成為深刻又特別的學習。

在后里儘管競爭力不大,不過很早就放棄考前幾名的心態,學習上不緊張,就會注意到很多學習的關聯性。我們剛搬到龍門社區的月眉村時,我試圖去了解那是個什麼地方?我用耳朵去感受周圍各種聲音,就像早期我們住在眷村聽鄰居伯伯叔叔講南腔北調一樣,聽久了自然有模仿力,也能夠溝通,在后里的同學們都會講台語,引起我的好奇,一有機會就跟同學講台語,還拿了好幾張講台語的警告卡。我讓自己聽各種聲音、不一樣內容的聲音,像風聲、雨聲、琴聲……如果學習語言是用聽出來的,那有太多聲音可以聽了,感覺很富有……

我發現學習,不是只有在教室裡!學習,不能只從課本開始學!

學習包括同學、老師、鄰居所住的生活環境跟互動!

在后里我第一次看到稻田,走在田埂上,媽媽會唱,走在鄉間的小路上,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……我就開始順著母親的歌詞找牛、找農夫,可是歌詞內容跟現實對照好像並不完美,因為真正踏在腳下的田埂又溼又滑,我又去找自然課本裡了解稻田的採收期……這樣的學習對照到英文歌的歌詞上也與生活有很多相關,從聽歌到了解歌詞,然後體會意境,這部分在我到英國去唸書,幫助我很快可以融入當地的文化。

看中文電影也有英文歌,像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」電影裡的英文歌詮釋當時美軍駐台的背景,了解當時台灣有些生活模式很美式,藉由電影中的英文歌看到台灣的過去。目前在台灣學習英文的環境幾乎無所不在,從美術館到捷運站等等周圍環境,都有很多英文相關訊息,可是很多人習慣「跳過去」視而不見,應該要化被動為主動,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資源......

如果你目前是自學英文的程度,先養成自己喜歡或可以接受的習慣,有人喜歡隨身背誦字卡,但持續不久,因為根本沒興趣。我自己先從聽別人說話開始,然後說給家人聽、說給同學聽,並且訓練觀察力,再從觀察力去了解聲音與內容的關係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第二篇介紹

一開始學英文,我發現最大的重點在於「觀察力」。

首先我觀察要讓耳朵培養敏銳的聽音,我從七○年代的老式情歌中聽出「氣音」。接著我天天聽,也跟著一起唱,慢慢找出每個字的完整發音,但這還不夠,還必須大膽唸出來,可能是因為國小參加了朗誦比賽的訓練,也把臉皮給練厚了,我發音時毫不膽怯,甚至後來飄洋過海到國外趴趴走,我都靠著當年累積的膽識從容面對各種發音習以為常。

我也常抱著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聲音,有時邊聽邊罵,原來自己唸得這麼爛,重錄重錄,一遍又一遍來回修正,錄音再放出來聽,最後還製作成「有聲書」,隨時放給自己聽,等公車的空檔就會聽「筱薇自製有聲書」。跟我也愛唸英文的軍人老爸,同樣後來也學我錄有聲書,我們邊錄邊聽,成為父女當時共同的興趣。

當每個學科都是滿江紅時,唯獨英文,讓我成為演講和朗讀比賽的不二人選,但是每次得名的都不是我,我永遠都是「陪榜者」,當時對輸贏沒有太多的感受,我把英文當朋友,英文是我重要的支撐,英文的重要性超越了成績排名,英文是我重新塑造自己、取悅父親、跟同學互動的快樂分享,有這些就足夠了。

因為很清楚自己喜歡的事,我想盡各種辦法以「玩的態度」去自我學習,也不在意其他功課有多爛,在英文的學習裡非常自得其樂。加上我唸的是偏遠學校,我發明了很多學習上的玩法,全方位的玩法,成為深刻又特別的學習。

在后里儘管競爭力不大,不過很早就放棄考前幾名的心態,學習上不緊張,就會注意到很多學習的關聯性。我們剛搬到龍門社區的月眉村時,我試圖去了解那是個什麼地方?我用耳朵去感受周圍各種聲音,就像早期我們住在眷村聽鄰居伯伯叔叔講南腔北調一樣,聽久了自然有模仿力,也能夠溝通。在后里的同學們都會講台語,引起我的好奇,一有機會就跟同學講台語,還拿了好幾張講台語的警告卡。我讓自己聽各種聲音、不一樣內容的聲音,像風聲、雨聲、琴聲……如果學習語言是用聽出來的,那有太多聲音可以聽了,感覺很富有……
我發現學習,不是只有在教室裡!學習,不能只從課本開始學!

學習包括同學、老師、鄰居所在的生活環境跟互動!

在后里我第一次看到稻田,走在田埂上,媽媽會唱:走在鄉間的小路上,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……我就開始順著母親的歌詞找牛、找農夫,可是歌詞內容跟現實對照好像並不完美,因為真正踏在腳下的田埂又溼又滑,我又去找自然課本了解稻田的採收期……這樣的學習對照到英文歌的歌詞上也與生活有很多相關。從聽歌到了解歌詞,然後體會意境,這部分在我到英國去唸書時,幫助我很快可以融入當地的文化。

看中文電影也有英文歌,像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」電影裡的英文歌詮釋當時美軍駐台的背景,了解當時台灣有些生活模式很美式,藉由電影中的英文歌看到台灣的過去。目前在台灣學習英文的環境幾乎無所不在,從美術館到捷運站等等周圍環境,都有很多英文相關訊息,可是很多人習慣「跳過去」視而不見,應該要化被動為主動,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資源。

以前學英文時,老師會叫我們照鏡子,但有時也不知道要照什麼。有一次我在漱口時觀察到口腔發出聲音的變化,我讓聲音來幫助我記憶而不是用背誦的。學習用口腔的開闔以及聲音來幫助記憶是主動的學習態度一。

我們過去學習發音一定要學KK音標,不是像現在的自然發音法,當時我會發明一些符號讓自己看得懂音標,不是記憶而是直接可以反應。嘴巴張大一點就是發o的音,小一點發a的音,我試著去了解為什麼我要背KK音標。在報紙上看不到音標,音標只有查字典才可以讀,KK音標跟萬國音標一個是英國音一個是美國音,但是到了國外口音卻不是音標可以解決的。

學習語言,一定要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著手,是主動的學習態度二!

我從觀察力、聽力、錄製個人有聲書來探索英文,高中開始聽ICRT,尤其聽廣告,因為廣告的重複播放率,可以一聽再聽,聽久了連廣告詞都會背,再多聽幾遍更可以模仿唸出更像的口音,從聽的訓練裡找出教自己的方法,是主動的學習態度三。

另外我開始找補習班,一家一家去試聽,要找到適合自己喜歡的補習班,最後我選了一間招收不同工作領域的學生的班級,上課之後發現大家補英文的動機、方向不一樣,有的要出國、有的為工作,每個人都想在日常生活中把英文應用得更好。義務教育學習的英文只是制式化統一的方向,這個發現讓我更積極尋找出自己的學習法。另外我也找到一些教會有唱詩班、查經班去參加,不用花錢也可以學英文,選擇適合的教學環境,是主動的學習態度四。

當我們英文有一點程度後喜歡拿文章來讀,挑戰自己的識字能力,我的經驗是如果一頁文章有超過二十個單字看不懂就換另一本,最好是十個單字以下看不懂的程度再看。我們通常對知識的渴望高於對知識的了解,請別把閱讀的享受讓查字典給干擾了,否則永遠學不好,會殘酷發現自己的程度永遠有落差。進階性的閱讀,不必要先挫折自己,這樣才會有第一本、第二本、第三本……認識自己的程度,是主動的學習態度五。

在高三時我發現自己的英文聽說能力很差,但讀寫能力很好,我開始用其他的方法。

我把課文背起來,並且整理名言格言來背。我鼓勵學生找名言來背,絕對有相當程度的幫助,但除了背誦之外,你要感受文字才會有意義。我對英文文字有感情是透過英文歌詞,歌詞裡的故事讓我跟著一起情緒起伏,加上唱歌的歌手來詮釋文字,讓文字活了起來,也讓我對文字有深刻的感受,隨著感受來了解口語的應對。感受學習的內容,是主動的學習態度六。

如果你目前是自學英文的程度,先養成自己喜歡或可以接受的習慣,有人喜歡隨身背誦字卡,但持續不久,因為根本沒興趣。我自己先從聽別人說話開始,然後說給家人聽、說給同學聽,並且訓練觀察力,再從觀察力去了解聲音與內容的關係。

在后里時競爭少,學習很快樂。英文程度不錯的我可以教同學,每次重複教了兩三次之後,我更喜歡當英文小老師,從一人學習變成團體學習,這種學習跟目前時下很多媒體教學不同,因為我們是有教有學,互動的管道暢通,就好像我們擁有一本「知識存摺」,我存放一點知識進去,同學也會存新知進來,錢滾錢,利滾利,團體學習也是我另一種自學方法,這樣的收穫很像我在小學時課後自創讀書補習班。營造分享學習的環境,是主動的學習態度七。

自學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經驗就是:模仿的過程

小時候看媽媽熬湯,我看到湯頭不是透明而有顏色覺得很好奇,我也想跟媽媽一樣煮出有顏色的湯,於是放了醬油,可是嚐起來味道不對,原來因為媽媽把炒菜剩下來的油料當作湯底來用,所以顏色不一樣,我自己透過實際操作,雖然「顏色一樣,但是味道不一樣」找到了答案,這就是珍貴的模仿過程,也許時間會有快慢,但一定可以找出其中的差別,學習也是如此,一定會找到出路,這過程絕對無法紙上談兵。

有時候所有人的希望可能會是我的噩夢,就像大家都在追求高分這件事,對我來說,要讓別人知道我還有希望,就是透過自我觀察來發掘自己的學習樂趣。我自學鋼琴、畫畫、英文話劇,這些表演一開始當然也是來自學校舉辦我才去比賽,而且因為是興趣所以做得很開心;但是當有人批評,或者不知道哪裡可以進步時,也同樣會變成我的噩夢。生怕學習沒有進步的方向,所以我不把目標設定在一百分,只要達到六十分就是我的進步。就算有時退一步也不表示放棄進步,因為目標設定的程度接近真實的我,因為有進步,每次六十分的考驗也節節提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